在传统观念里,“蓝领”似与大学毕业生不沾边,但时下,它或许将成为年轻人求职的重要选项,有关专家也认为,这将是大学生就业的趋势所在。
日前,由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就业蓝皮书》中表明,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大增。其抽样数据调查表明,在我国,无论是本科毕业生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其基本工作技能普遍低于所从事工作岗位的要求。而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胡瑞文主持的调查报告《大众化阶段毕业生供求趋势预测与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调查数据表明,压力之下,未来十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有40%左右需进入蓝领岗位就业,成为知识型工人,知识型农民和知识技能型商业服务人员。
这意味着,随着我国逐步向信息化社会迈进,更多高校毕业生将走向蓝领岗位,“蓝领知识化”时代正在到来。
蓝领知识化的形成
由于高等教育毕业生数的急剧增长,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今后白领岗位的补充量已无法满足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全部需求,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转向蓝领岗位成为必然趋势。
胡瑞文指出,根据现阶段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就业岗位仍以蓝领为主。近些年来,由于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每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约700万人,已经占到了城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约1200万人)的55%到60%,而在新增就业岗位中,白领职位不到30%,当中的落差决定了高校毕业生不可能全部进入白领行业。另外,由于现代产业和技术的发展,一些蓝领岗位也需要提高知识的层次,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人。这些因素都将高校毕业生推向蓝领岗位。
“加上这些年来高等教育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逐步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各行业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胡瑞文说,从近20年的数据可以看到,蓝领岗位受教育程度相比白领岗位提高得更加迅速:在过去20年中,白领岗位中大专及以上人才总量由1990年的1100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5208万人,增长4倍;而蓝领岗位中大专及以上人才总量则由1990年的103万人猛增为2010年的2347万人,增长22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才的白领和蓝领岗位数比值由1990年的9:1变化为2010年的7:3,今后这一比值还将进一步缩小。
从白领转向蓝领,这其中既有客观形势所迫,也是毕业生主观调适的结果。胡瑞文指出,近年来,一部分新增蓝领岗位已经逐渐与新增白领岗位收入接近。在《就业蓝皮书》中,2013年本科和高职就业中“绿牌发展专业”包括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等,绝大多数都是与蓝领职位对口的理工类技术型专业。数据表明,这些专业近年来就业率持续走高、薪资走高,这些也成为吸引毕业生进入蓝领职业岗位的一大原因。同时,随着更多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的加入,蓝领的整体形象也将得到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