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末,随着教育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大中专毕业生由国家统招统分转变为自主择业,再加之就业高峰期的到来,造成了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难,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县级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处于劣势,因“出口”不畅而严重影响了县级职业教育办学吸引力,生源不断萎缩。至2001年,黄骅市职教中心在校生不足400人,办学规模跌入低谷,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受到挑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校委会一班人在调研市场掌握大量一手材料,认真研究总结职业教育兴衰规律和办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立足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搞教改,面向学生就业谋“订单”,不拘陈规,紧跟时代发展脉搏,变中求进,进中善变,成功地走出一条以“订单教育”“联合办学”为主要内容的符合职教发展规律的办学新路子。
一、服务当地经济,实施“订单教育”,培养实用人才
“订单教育”首先要服务于当地经济,瞄准县域经济的规模特色行业,培养本土化的实用型人才。这样职业教育才能赢得企业的青睐,政府的支持,学生和家长的信任,才能提高学校办学声誉和办学效益。2002年初,黄骅市职教中心与新林坡塑料模具公司达成联合办学协议,为其培养模具专业学生,跑来了学校的第一张“订单”。学生一入学即与职教中心、模具公司三方签定“培养及就业合同”,毕业后由新林坡模具公司全部安排到公司一线工作。这种做法既满足了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又解决了毕业生的出路问题,吸引了很多学生。春季招生时报名人数一涨再涨,学校不得不打破招生计划实行扩招,由最初确定的一个班增加到两个班,最后仍未能满足初中毕业生对此专业的求学需求。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职业教育真正摸准了市场脉搏,瞄准了当地特色规模产业,以自身优势服务经济发展,做到了和区域经济发展合拍共振。之后又与黄骅市昌骅汽车改装厂开办了第一届汽修专业班,与前进、东城、东风、华宇等大型汽修企业联合招收了第二届汽修专业班。模具、汽修两专业至今已举办四届,毕业生已成为黄骅市模具加工制造业和汽车改装维修业技术人才的主力军。
搞好“订单教育”要注重市场调研,善于捕捉就业信息,积极抢抓办学机遇。随着黄骅港的建成运营以及天津、青岛、大连等周边港口的扩建,海洋运输业发展非常迅速,具有从业资格的专业水手、船员以及航海技术人员、航海管理人员非常缺乏。特别是渤海渔业资源日益衰竭,渔业生产出路无望,我市渔民转产成为当务之急。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上运输是沿海渔民转产的首选。我校捕捉到这一信息后,经多方奔走,历尽周折,靠恒心诚心打动了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与该学院联办了船舶驾驶与轮机管理专业,对于黄骅渔业与海洋运输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广大渔民由渔业向海洋运输业进行从业转型有着重要意义。当我们了解到,国家级几个大港口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港务工作人员,就不失时机地与青岛港湾学院联合举办了港航中专班。针对当地幼儿园幼儿教师有一定缺口的现状,开办了幼师专业。另外,立足于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我校还开办了计算机、服装设计、美术、电子电器、电子信息、电脑美术、航空乘务预科班、机械五金等专业,从而满足了市场和学生各个层面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形成专业设置多样化、教育形式市场化的机动灵活的办学体制。
我们不断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办学,2005年我校与金海工业公司建立了崭新的合作机制。按照企业未来的岗位需求开设专业、确定招生数量、制定教学计划,鉴定培养与就业“订单” ,学生在学校上课,在企业实习实训。形成了校企一体化办学。企业提供学费,学生不花钱就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并能找到稳定的工作岗位变为现实。从而建立了校企联办“金海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就业安置的零距离对接,真正将“校企联办、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职业导向落到实处。
二、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联合办学”,靠“出口畅”赢得“生源旺”
作为县级职教中心,其办学受到师资水平、实训条件、就业渠道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成功地实行“订单教育”,要走联合办学利益共享的路子。我校具有县域经济特色的模具、汽改、港航、船舶等专业分别依托河北科大、石家庄铁道学院、青岛港湾学院、河北职业交通学院等高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技能拔高培训,形成了“贴近市场、依托高校、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利用嫁接教育的形式和外校联合办学,实现了我校与外校的互通有无、互借优势和利益共享,实现了学生专业技能的第二次飞跃,对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宽学生在外省市的就业渠道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市模具城从事模具造型工作的卞金路同学工作不久工资便提升到3000多元,现已成为企业技术主管。从事电脑模具编程的张宝森同学月工资由学徒标准一跃调到2000元,又由2000元升至4000元。技术的含金量在工作实践中无可雄辨的被证实。03年入学的港航专业学生全部安置就业,见习工资每月2000――5000元不等,转正后月工资还将大幅增加,开辟了我校在唐山港、深圳港、南沙港等大港口就业的新的就业渠道。
为加强学生就业服务与指导,我们在学校机构设置上审时度势,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建立了就业指导办公室,配备正、副主任各一名,专门负责就业指导、就业安置、就业跟踪服务等工作。就业指导办公室一班人跑市场、跑信息、跑企业、跑高校,在跑中发现就业机遇,在跑中获得就业信息,在跑中赢得合作伙伴,在跑中签订“就业订单”。坚持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高度负责的安置原则,对用人单位全方位考察,进行优胜劣汰,就业安置力图在工资待遇、工作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达到学生与家长的满意。先后与北京、天津、青岛、石家庄等地20余家学校、企业和劳动服务机构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确保了就业“出口”的畅通。三年来共安置1000余名学生在神华集团、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全国政协礼堂、上海龙柏大酒店及三星、日立、海尔以及黄骅本地模具城、大型汽修企业、昌骅汽车改装厂等企事业单位就业,就业率100%。空二班学生王瑜,在校学习一年后被南方航空集团选中,送往哈尔滨培训基地集训,不久将成为黄骅飞向蓝天的第一个“空姐”。
我校十分注重就业安置的跟踪服务工作。就业指导办公室一方面掌握与就业学生的联络方式,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全程调查与跟踪,建立跟踪档案;另一方面定期深入学生就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的回访调研。随时掌握学生就业后的动态,不断调整就业方向和就业工作方法,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建立了就业风险预警机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譬如,我校电七班23名学生被安置到天津三星高新电机有限公司工作,其中有两名学生对宿舍安置不满意。我校就业指导办公室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马上赶到该公司,及时为两名学生调整了宿舍,不仅学生深受感动,该公司的有关领导也对我校为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颇加赞赏。经过努力,我校逐步完善了“就业订单―就业培养―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就业跟踪―就业预警”一条龙服务体系。就业安置做到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
三、以实践技能为核心,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我校坚持“先实践后学习,边实践边学习,为实践而学习,实用够用”的教学理念,按照这一教学理念,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在调整课程设置方面,积极探讨大专业“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进一步淡化文化强化专业,淡化理论强化技能,让学生进厂房下车间。汽修专业把汽车开进学校,让学生随时观摩拆装。提倡自编教材,强化职业生涯设计课、基本礼仪课和面试技巧教育。文化课立足于服务于专业课删减内容,降低难度,讲学生用得上听得懂学得会的知识,使学生不厌学。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在基础理论教学、仿真模拟教学、实训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教学四个层面进行综合尝试。模拟仿真教学通过引进软件、自主研发等方式有效的弥补了目前校舍紧张、实习条件不足的矛盾。在实训实践教学方面,我们一方面借鉴“金海模式”,加大与各个联办企业校企一体化办学力度,另一方面努力加强实习实训硬件建设。2005年我们新建模具机械、汽修电工电子实训室各一个,与新林坡模具厂合作投资200余万元新建模具、机械、数控、五金实习基地一个,争取省教育厅配套资金20万元。今年计划进一步完善实习基地有关设施设备,引进一条焊网生产流水线,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职教新模式。
实践环节的加强,使学生真正学到就业所需的实用技术,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安置供不应求。“出口畅”赢得了“生源旺”,我校2004年两年制以上中专、职业高中共招生近1000人,在校生总数达2200人;2005年职业教育各专业共招生1240人,在校生总数超过2300人,加之与各高校联办的高自考等成人教育在籍学员近6000人,办学规模较2001年连续翻了两番。近三年来黄骅市职教中心被授予“河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沧州市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校长个人也荣获 “沧州市标兵校长”、 “沧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教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
地址:黄骅文化路
|